新闻中心

人社十四五规划系列解读Ⅱ——重点群体就业

2021.07.16

2021.07.16

就业是民生之本。2021630日,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(以下称为《规划》)指出未来5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000万人以上的目标,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。针对如何实现“更加充分”和“更高质量”的就业,《规划》提出健全有利于就业的促进机制,扩大就业容量,提升就业质量,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,加快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素质等方面。在面临“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深度调整,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”的形势下,解决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将是重中之重。

 

什么是就业重点群体?

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灵活就业人员、残疾人、零就业家庭成员、妇女、退役军人、大龄劳动者等。

 

重点群体就业的特点?

技能错配、低技能,以及供求信息不对称等。

 

重点就业群体的现状?

 

我们先看一组数据:

①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.99亿人(2020年年末)

②劳动年龄人口8.8亿人(2020年年末)

③全国就业总人数7.5亿人(2020年年末)

④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.67亿人(2020年年末)

⑤全国灵活就业人数达2亿人(2020年)

 

-③组数据,养老保险参保、劳动年龄人口、就业总人数,口径收窄,层层递减;

-⑤组数据,总就业人数,由常规就业和非常规就业组成(即灵活就业),常规就业,一般五险捆绑缴纳,而工伤保险作为企业有效规避用工风险最有效的办法,企业参保热情一直很高。参加工伤保险与灵活就业人数一共为4.67亿,远低于总就业人数7.5亿,一是说明是工伤保险参保不足,二是灵活就业人数被低估了,人数远超2亿,是一种重要人力资源储备。

 

灵活就业由于工作时间、工作场地、薪酬福利、劳动关系等方面相对灵活,是重点群体最为主要的就业方式。解决好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,结构性就业问题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。

 

如何推动重点群体就业?

 

社会治理以社区作为最小社会管理机构,在新冠疫情防控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已有目共睹。社区覆盖城乡,深入提供多元服务,不但为居民提供行政服务,还提供信息咨询、就业帮扶、创业指导、家政辅助、水电维修、家庭医护、养老托幼等延伸服务。

 

《规划》中提到建设一批国家充分就业社区,可以看出未来要发挥社区社会管理功能,以社区做为抓手,推动更加充分的就业。将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融入社区,建立就业岗位调查制度,完善城镇新增就业、登记失业统计划制度,对重点群体流动就业状况和市场招聘需求变化实施跟踪和就业帮扶。

 

我们可以想象,未来的社区应该是这样的:其通过大数据分析,掌握社区居民就业、保障的相关信息,如个人是否就业,个人是否就业,在哪个单位就业,收入情况如何?家庭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对象?是否需要低保?匹配什么样的工种?推荐什么样的企业?是否有社保,是企业缴还是个人缴,个人缴是否需要提供帮助?可构造出一个真实的家庭基本情况,智能的实施精准帮扶。

 

未来在哪里找人?

 

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,对人员需求量大,且易受季节性周期性的影响,无论是人力资源服务企业,还是用工企业,都需转变观念,重新寻求人力资源获取渠道:

 

人力资源行业

 

得资源者得天下,招聘渠道下沉、深耕社区,将更加有效的挖掘人力资源,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;

 

利用政府“引入社会民营机构合作,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,搭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“的契机,发展线下/线上社区零工市场服务;

 

除为劳动者提供职业介绍,还可以为其提供就业创业咨询服务,分担部分社区管理功能。

 

用工企业

 

在劳动力愈发紧缺和成本日益高企的情况下,必须转变人力资源获取观念,梳理业务场景,释放出一些对技能要求低时间要求灵活的场景、岗位或工序给就业重点人群,促进就业;

 

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,如社区电商、快递配送等,搭建立起与社区互动互联的链接方式,结合在配送、服务等方面的用工场景,研究和探索使用多种用工方式,激发重点群体就业意愿,助力实现充分就业社区,如区域/社区承包、非全日制等。

 

注:数据来源

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》

202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

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